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傳承革命精神,激發廣大教師愛國熱情,增強黨組織凝聚力, 6月28-30日,機電工程系全體教師赴內蒙古城川干部學院,舉辦“追尋紅色足跡,凝聚奮進力量” 黨員暨教師培訓班。

6月29日上午,培訓班在內蒙古城川干部學院報告廳舉行開班儀式,會上,內蒙古城川干部學院副院長紀雄對機電工程系的到來表示歡迎,介紹了學院發展歷程和本次活動注意事項。機電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作動員講話,明確本次活動的意義和目的。

-------黨紀學習教育及專題研討

本次培訓以《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為新征程提供堅強紀律保障——學習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專題講座開篇,隨后系黨總支、教工支部、學工支部班子成員及黨員代表就近期黨紀學習教育心得體會依次交流發言。通過集中學習和專題研討,進一步強化黨員學紀知紀明紀守紀的行動自覺。
----參觀延安民族學院城川紀念館,了解了民族干部的搖籃——城川民族學院歷史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老師們參觀了紀念館的主體部分。展覽內容分為神圣使命、如歌歲月、革命熔爐、戰火青春、光照千秋等五大部分,全面展示了延安民族學院的成立背景、辦學歷程、研究實踐、辦學成就和學員風采。通過豐富的圖片、文獻和實物資料,老師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早期民族干部的培養發展歷程。
----參觀陽早寒春三邊牧場陳列館,了解國際友人、革命伉儷陽早、寒春奮戰三邊的故事,學習他們的國際共產主義精神

陽早寒春三邊牧場陳列館是一個具有深刻歷史意義的地方,它不僅紀念了兩位美國友人陽早(歐文·恩斯特)和寒春(瓊·辛頓)對中國的貢獻,而且還展示了他們與中國人民之間深厚的友誼。陽早和寒春夫婦在1946年和1948年先后到達中國延安,參與了解放區的牲畜品種改良和動物疫病防治工作。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不僅對中國的農業和畜牧業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且也促進了中美人民之間的友誼。
----參觀王震井紀念園,身臨其境感受革命先烈的艱苦生活和奮斗精神


在王震井紀念園,大家聆聽了王震將軍為了解決城川地區的水源問題,帶領戰士們和當地群眾一起勘察水源,并最終成功鑿出了“王震井”的故事。這口井不僅解決了當時的用水困難,還幫助當地發展了生產,使城川變成了一個富饒的地方。“飲水思源不忘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是對中國共產黨在艱苦歲月中的奮斗歷程和為民服務的精神的最好詮釋。
----沉浸式體驗:傾聽時代的聲音

通過一方舞臺、一封書信、一段講述、一次訴說等方式,讓老師們深入體會到了榜樣的力量。課堂將書本和電視上的英雄和榜樣形象拉回到普通人的視角,通過共通的情感和鮮活的榜樣形象,讓大家在故事中有所思考和感悟。通過沉浸式課堂,大家不僅學習到了歷史和文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從而在新時代中繼續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赴滴哨溝戰場紀念園,緬懷革命先烈,珍惜來之不易的紅色江山,踐行革命精神,走好新長征路



在滴哨溝戰場紀念園,講解員為大家介紹了滴哨溝戰場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重要地位,以及在這一地區發生的多次重要戰斗,講述了當時拉鋸戰的戰斗場景。透過浮雕,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看到革命烈士為爭取民族解放不畏犧牲、英勇奮斗的民族氣節和精神 。通過百米急行軍、投擲手榴彈、傷員救治等切實體驗項目,更加堅定了教師們踐行革命精神,走好新長征路的決心。
-----赴城川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站陳列館,學習留在大地上的足跡:蒙古族國際交通員楊寶山的革命生涯


城川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站陳列館主要介紹了國際交通線和以楊寶山為代表的老一輩機要交通員對黨忠誠、為黨的事業出生入死的英雄事跡。陳列館展陳分為六個單元,包括“追尋光明—從奴仆到紅軍戰士”、“紅色戰士—國際交通員”、“紅色通道—國際交通線”、“縱馬馳騁—硝煙中前進”、“不忘初心—鞠躬盡瘁為人民”和“永恒紀念—留在大地上的足跡”,通過這些單元,教育廣大黨員銘記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向先輩學習,牢固樹立忠誠擔當的革命精神。
本次培訓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和團隊精神的升華,全體黨員及教師學思踐行、樂在其中、悟在其中。此次活動,也進一步錘煉了黨性修養,增強了全系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大家紛紛表示,將把本次學習培訓的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工作,承擔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