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口發展的重要論述,6 月 10 日,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杭剛以《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為題作形勢政策報告暨專題黨課,此次學習也是人文管理系黨總支第六次集中學習。報告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分析”雙模式,引領黨員同志深刻把握人口發展與現代化建設的內在邏輯。

理論領學:解析人口形勢與現代化辯證關系
杭剛院長從我國人口發展歷程切入,系統分析當前人口現狀:2024年末總人口14.08億,少兒人口占比17.1%、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2%,少子化與老齡化雙重壓力凸顯。他結合“可持續現代化公式”——(人口規模×人口質量)÷(老齡化壓力×資源約束),強調人口質量是從“規模紅利”轉向“質量紅利”的核心引擎,并通過梁建章《人口創新力》中的“創新力模型”,闡釋人口規模、能力素質與開放交流對創新發展的驅動作用。

案例研學:全球視野下的政策啟示與中國實踐
報告對比日本、美國、北歐等國家的人口政策,分析其在生育支持、移民引進、福利保障等方面的經驗,同時結合浙江“千萬工程”、貴州“村 BA”、騰格里沙漠光伏治沙等國內案例,說明“小政策” 撬動“大變革”的實踐邏輯。杭剛院長特別指出,蒙內鐵路等國際合作項目展現了中國人口紅利的全球價值,而職業教育作為鍛造人口質量紅利的“戰略支點”,需從重塑身份自信、升級能力素養、展現全球擔當三方面深化改革。

學習成效:錨定職教使命,賦能區域發展
此次集中學習主題鮮明、數據詳實,既立足國家戰略高度,又緊扣職業教育實際。杭剛院長強調,高職教育要主動對接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需求,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培養“工匠型”人才,將人口壓力轉化為質量紅利。人文管理系與會黨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學習為契機,把人口高質量發展理念融入專業建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